头部

宁夏煤业精准扶贫:谁说远水解不了近渴

作者: 马卷 冯韶新 来源: 宁夏煤业 发布时间: 2020-07-08 字号:【

太阳渐渐偏西,避开正午酷热,年过六旬的任生有和老伴儿来到后院,给自家70多只滩羊粉碎饲草,这成了老两口每周的头等大事。

合上电闸,一摞玉米秸秆一会儿变成一堆细碎均匀的饲草,尽管汗水和着飞扬的灰尘,让任生有原本清瘦的面颊更显岁月沧桑,但这一切却难掩他内心的喜悦。

“过去,光阴本来就过得不富裕,后来,给两个儿子娶了媳妇、安了家,就背上了一身子债……”任生有说,“大半辈子过了,我也认命了。但最让我没想到的是,自从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来,不仅有了水,还给我提供了2万元扶贫互助金,尤其驻村第一书记张青以个人名义又借给我1万元。”

有了3万元本金,任生有第一时间就从市场上买回几只种羊饲养。如今,凭着自己的羊产业,每年有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进账。

其实在宁夏盐池县大圪垯村,通过宁夏煤业帮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变的庄户人家还有很多。

提及王明,大圪垯村村民马仙觉得丈夫改变很大。“以前是挤时间去打麻将、喝酒,现在是忙着跑市场、问销路。”

王明说:“以前不是没想过,关键是饲草料和资金是个大问题,宁夏煤业帮扶后,打了机井,带来了资金和项目,打通了渠道,这样好的条件,再不能说自己命苦了。”

通过几年努力,王明不仅还清了10多万元的外债,滩羊养殖规模达到300多只,并且在自家老宅基地上还盖起了6间宽敞的大瓦房。

“要说过去的光阴,就是水和资金捆住了村民的手脚,越捆越贫。守着几亩旱地一年下来也打不了多点粮食,有时候度年馑,人都不够吃,别说养羊了,跑出去打工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

大圪垯村前任党支部书记李英贤说:“现在变化太大了,在村里找个拉话儿的人都难,大伙儿都忙着伺候地里的庄稼、家养的牛羊,忙着抓光阴、致富去了!”

大圪垯、“大疙瘩”,根源穷在水!

盐池县北接毛乌素沙漠、南靠黄土高原,属典型的过度地带,缺水严重。

历史上,这里曾是农耕和游牧文明的交界带,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孕育了驰名中外的盐池滩羊,然而,过度放牧和乱采乱挖药材等致使草场严重退化,伴随封山禁牧和严禁乱采乱挖等政策实施,尽管滩羊价值在不断增长,但因饲草料等价格不菲,滩羊养殖成本居高不下。

养羊,是大圪垯村村民的传统生计,也是因为养羊,令群众们叫苦不迭,唯一的致富路行不通。

如果说养羊,是大圪垯村民依赖的金山银山,那么草场,无疑就是他们生存必须守住的绿水青山。

当“金山银山”遇到了“绿水青山”,两者如何选择,叩问着每一个大圪垯村民。

2007年,在外创业小有成就的能人高占宝回到了大圪垯村,在当年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既然乡亲们相信我、选我,我就得为大伙儿干点实事。”高占宝说,“在大圪垯村,乡亲们想致富,走种植业加养殖业的路子没问题,缺的就是水。”

高占宝一语道出了大圪垯村致富的症结。

说到打井,乡亲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多少年了,打出来的水都是咸水,他高占宝要是能打出水来,我们就把眼珠子抠出来给他!”

屡败屡战,高占宝最终赢下了这场打赌。

水泵一响,井水喷涌而出,大圪垯村有了第一眼深水井,乡亲们笑了,可他依然乐不起来。

何以解忧?大圪垯,一水解千愁!

“尽管出水了,但一眼水井还是难以解渴。”高占宝说,从2013年开始,宁夏煤业就开始对大圪垯村进行帮扶,究竟能带来多大的改变心里也没底,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

张青说,从2014年开始,他和扶贫工作队的队员杨立辉、杜赴宁先后进驻村里。要想治贫先得找准穷根。在一番扎实仔细的走访调研后,3人发现,大圪垯村农业种植基本靠天吃饭。

看着大片长满野蒿子的土地,3人动起了打井的心思。与当地村干部协商之后,一拍即合,虽然不是脱贫的考核内容,但是可以使全村群众受益。一纸报告上报宁夏煤业,很快打井的资金到位了。

8眼深水机井加上节水滴灌等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大圪垯村水浇地由帮扶前的700多亩增加至现在的5586亩。水浇地的产量是旱地的3倍多,仅种植玉米一项,每亩每年可收获饲草2200公斤,完全满足滩羊规模化养殖。

看到家乡的变化,蔡生飞决定回乡创业。他先后利用帮扶专项资金承包了1000多亩水浇地,大部分种上了青储玉米,剩余种上了中药材。

站在田埂上,看着长势喜人的玉米,他高兴地说:“这些玉米等秋后全部打成青贮饲料,各项收入加起来,今年差不多能赚20万元。”

水来了,饲草种植面积扩大了,但宁夏煤业扶贫工作队的3名成员新的忧虑又来了。

“尽管全村户籍人口有1251人,但常住仅有300多人,并且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每到收割季缺精壮劳力。”杨立辉说,“既然帮扶就帮彻底。”

2017年,宁夏煤业又投入资金150万元,为大圪垯村添置了青贮收割机、农用自卸车、大型拖拉机各2台。大型机械设备的登场,全村4000多亩玉米,仅20多天就能全部收割完。

“以往我们收玉米要经过掰棒子、割杆、运输、晾晒、粉碎,环节又多人又累,饲草利用率也不高。采用机械化作业加工成青贮饲料后,既确保了营养价值,又增加滩羊的适口性,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尽。”

任生有说:“现在的大圪垯就是金圪垯!尤其一到入秋后雨水多了,大圪垯村就像披了一层绿毯,沙尘天气也越来越少。”

目前,大圪垯村滩羊存栏量近1万只,年循环出栏滩羊约1.2万只。2014年至今,仅此一项累计为农民增收超过500万元。羊养殖量提高的同时,草场生态环境不但没有退化反而得到巨大改善。

水润地、情暖心,大圪垯村有眼永不干涸的“泉”!

在大圪垯村周围十里八乡,李英贤老人的亲戚多,坐下来聊起扶贫,亲戚们总说大圪垯村的3个扶贫干部攒劲得很,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带来了项目、资金、设备。

“他们的工作我都看在眼里,谁家的大事小情心里都有一本账,真是不容易,苦了这三个年轻人。”李英贤说起张青、杨立辉、杜赴宁频频竖起大拇指。

从矿工子弟到农民子弟,对于他们3人来说,难度不小,要学的东西很多。

张青说:“要学会用乡亲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把乡亲们的事办好。”

打了机井、添了农机设备,乡亲们都说好,但对张青3人来说,如何让乡亲们真脱贫、能致富、奔小康,这种责任心他们从未减弱。

年老病残户怎么办?

宁夏煤业投入资金3.6万元,购买1200只滩鸡捐赠给33户老弱病残户,当年平均每户增收3000元,有效解决了劳动力不足农户增收难的问题。

乡亲住在危房里怎么办?

宁夏煤业捐赠资金50万元,扶持41户危房改造户硬化庭院及安装围栏,发展庭院经济。

还有些农户缺少资金,造血功能差怎么办?

宁夏煤业捐赠250万元互助金给大圪垯村,解决了资金难题。

……

一系列惠民举措相继落地。

住了一辈子土坯房的李英贤,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能住上砖混结构的大瓦房,用上水冲式的坐便器。

每周回家,张青、杨立辉、杜赴宁总会到种植养殖户家中,带些农产品到银川帮助销售。

杨立辉就是温棚种植大户王军的常客。摘好瓜、装上车,杨立辉总是先把瓜钱付给王军,然后把瓜挨家挨户送到他联系好的消费者手里。多少钱买的、原价卖,偶尔有没有熟透的,自己悄悄拿回家。

“图个啥?”记者问。

“图有一天我们离开这里,他们能够掌握推销的办法、营销的理念。”杨立辉说。

“他们的做法有时候让我们都觉得自愧不如,哪有这样的好人!每年他们三人人均消费当地的农产品就超过2万元。张青最多一次就帮助患病的养殖大户王占青销售滩羊350只,销售额40万元。村里土鸡蛋滞销,杨立辉自己掏钱买来了包装盒,联系亲朋好友帮村民们卖了不少土鸡蛋。真是把农民的事当自家的事来办。”高占宝说。

2018年,大圪垯村通过了国务院扶贫办脱贫退出验收检查。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人均收入已从2014年3000元增长至2019年1166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50万元增至715万元。

准备完羊只饲草,已是夕阳落山时。这是给玉米地浇水的绝佳时机。任生有合上电闸,一边坐在田埂上休息,一边看着涓涓清流流进田地,听着羊叫声,感觉格外舒坦。

涓涓清流不仅流进田地,也流进了任生有、王明、蔡生飞、王军他们的心里。其实,在大圪垯村乡亲们的眼里,那股清流不仅仅是井下喷涌而出的井水,还有宁夏煤业带来的项目、资金和发展的理念……

的确,曾经因水而贫的大圪垯村真的变了,即使有一天宁煤驻村扶贫工作队离开了,那一眼眼水井不再是远水,它流过拔节生长的玉米秧苗、流经乡亲们的家门口,穿起了金山银山、连起了青山绿水,最终汇成了一眼永不干涸的“泉”,滋润着当下,更滋润着未来。

脚部
X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