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神东补连塔石强:“掏炭工”的华丽逆袭

作者: 刘娜 石智高 来源: 神东煤炭 发布时间: 2020-07-06 字号:【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正好洒向石强办公室里不足1米5的单人床,暖意融融。这天原本是休班时间,没成想井下设备发生故障,石强马不停蹄入井,这一呆就到了晌午。想到下午生产班的班前会还要安排工作,他也不打算回了,一如往常躺在床上小憩片刻。

今年53岁的石强,是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补连塔煤矿综采一队队长。这个岗位一干他就是23年。在神东,像石强这样优秀的采煤队长有不少,但坚持把采煤一件事干这么久的却不多。

23年采了2亿吨煤炭

神东是全国首个建成2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的矿区。而石强所在的补连塔煤矿是神东的主力生产矿井之一,拥有三支综采队,年核定生产能力2800万吨。

在石强心里,他们所创造的每一项纪录,都得益于这支亲如兄弟的采煤队伍全力以赴,他认为遇到大家是自己的幸运。

在员工心里,石强是“要求别人做任何事,自己会先做到”的队长。大家尊敬他、信服他,跟着他,干劲儿足。

2018年,在22310工作面推进到3800多米时,遇到了公司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空巷群。以往工作面过空巷可能遇到一条或两条与工作面斜交或者是平行的巷道、而这次,是原风井、井底车场、水仓、水泵房的一个综合空巷群,不仅巷道交叉点多,大断面也非常多,推采期间工作面来压剧烈、巷道底鼓严重,安全管理难度极大。

那段日子,石强往往是从早上8点入井到晚上12点,盯着现场。到饭点了匆匆扒拉几口班中餐,又投入到工作。看着年过五旬的石强每天在现场跟小伙子一样跑前跑后,扯着嗓门现场指挥,大家劝他升井歇歇,可眼看着就要贯通了,石强又放心不下工程质量,任谁劝也不听。“兄弟们都在现场干得了,我一个人在地面上心里不踏实”石强这样说。

人心齐,泰山移。历时17天,推进922米,他们不仅顺利通过空巷,而且又一次创造了纪录。

“一个人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子?能出这么多煤,靠的是操心的人多。”石强常说。

今年2月,补连塔煤矿三支综采队其中一支搬家倒面,一支因疫情影响,人员缺位。面对紧急补充煤量的15万吨任务,综采一队扛起生产主力军大旗。调整检修计划、现场跟班及时解决问题、主动放弃休息坚守岗位……拼出来的是,设备零故障,29天产煤127万吨,超计划9.4万吨的优异成绩。

这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采煤队伍,被大家称为“综采铁军”,冠石强以“铁队长”之名号。

时至今日,石强所带领的综采一队连续15年实现安全生产,回采了13个综采工作面,煤量达2亿吨,为企业创造效益超过200亿元。如果装满一节节C80的火车车厢,首尾相连可绕地球一圈。

开创世界首个年产1500万吨工作面

2014年是补连塔煤矿在世界煤炭行业书写浓墨重彩一笔的年份。这一年也是石强采煤生涯中的高光时刻。用他的话讲,“这件事值得我骄傲一生,就是吹牛也是吹的出去的”。

因为这一年,石强所在的综采一队开创了世界首个年产1500万吨工作面,这项纪录之前无人可及。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纪录的背后石强和他的兄弟们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2014年年初,公司向综采一队提出新的预期奋斗目标:年产原煤1500万吨,比上一年度任务增加了300万吨。神东作为煤炭行业现代化矿井的标杆,工作面年产千万吨已经不是易事,但多出300万吨意味着新的挑战。许多人心里没底,而石强却信心满满地立下了“军令状”。

“按照公司和矿里制定的措施,我们进行每班的任务分解,每个生产班是8-9刀煤,各班完成任务奖励,完成不了考核。检修细化到每道螺丝的更换周期都要列入计划。”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石强陷入沉思,“如果没有这帮“实受”的兄弟,我们是不可能完成的。”

熟悉石强的人都晓得他是个急性子,设备发生故障一分钟都会影响生产。“凡是能提前5秒钟完成的工作,石队都不会多耽搁1秒。”机电技术员杜跃说。

一次凌晨三点生产期间,滚筒发生故障,里面发出刺啦刺啦的响声,起初检修工以为扭矩轴断了,检查后未发现异常。跟班副队长第一时间拨通石强的电话。石强立即赶到井下,当大家还在研究是不是定位销的问题时,查看一番后,石强扯着嗓门给杜跃打电话安排连夜组织调摇臂,并扭头说道:“如果不是定位销损坏,更换后再有问题,明天也别想生产了。快拆哇!”说罢他紧了紧安全帽帽带,挽起衣袖和大家开始一起拆摇臂。

杜跃对当天的情景尤为深刻,“当时井口正修路,运输车只能从2号辅运平硐入井,那天正好赶上下雨,地面湿滑泥泞,近20吨重的摇臂并不好卸。石队不放心,又急匆匆地从井下开车跑到2号平硐现场组织安装,经过12个小时的连续作业,滚筒正常恢复运转。石队近50岁的人了,干起活来跟年轻后生一样,可卖力了。”

活忙完了,一夜未休息的石强又转身跑去开四点班的班前会。

在“铁军队长”石强带领下,综采一队全员的战斗力得到充分体现。“井下只要设备检修需要增派人手,我们这帮弟兄们不论是不是休班,24小时随叫随到,有的自己打听到就跑过来了。”石强底气十足地说。

最终,当年综采一队以生产原煤1502.2万吨的成绩,成功打造出公司首个年产1500万吨重型综采工作面。

从掏碳工到劳动模范

“为什么热爱那样的煤矿?”总有人这么问石强。

时针拨回至20多年前,在老矿区采高2.7米,支护靠铁柱,工程质量像“狗啃”,每月磕手碰脚频发的老煤矿,石强也依然热爱。

“当时觉得干煤矿比拔麦子强。一斤粮食卖1毛8分钱,煤矿一个月挣72块,相当于40斤粮食。还不用顶着日头晒。”石强憨直地答道。石强的老家位于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农村,父母都是庄稼人,1986年考学没考上,石强气自己,他觉得对不住起早贪黑下地干活供他读书的父母。也没跟家里打招呼,他只身一人来到乌海的姑姑家。这里是老矿区,呆了一段时间后,石强发现煤矿人虽然都是粗人,但个顶个的实在。很快,他通过招工进入煤矿。

那时井下使用普采,虽然也用上采煤机,但采面支护用的铁柱子,石强主要工作是当煤机司机割完一刀煤,他和几个工友进去把支护的铁柱子往前挪。其中危险无法想象,支护的顶板时不时往下掉碎矸石、碎煤块,躲闪不及就会砸了人。每月出现磕碰摔打就跟家常便饭一样。当时一刀煤500吨,现在一刀煤的零头。

那两年,石强没有和家里人提过自己在煤矿,因为当时村里人流传一句话,“讨吃要饭不掏碳”。在乡亲眼里,石强就是没有体面营生的“掏碳工”。

1993年,在距离老矿区百公里外的补连塔煤矿综采工作面正式投用,面向社会高薪招聘综采队技术人员,一年2.6万工资。这在当时是石强工资的10多倍。他和几个工人毅然坐火车来补连塔煤矿,看到井下的工作环境,石强更加坚定了。

“矿区两旁种的树,井下是锚杆支护,巷道都像齐齐整整的豆腐块。我从没见过条件这么好的工作面,这么吨位大的液压支架。”石强仿佛看到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石强进入补连塔煤矿综采队的工种是支架工,井下拉支架要求三直(支架直、溜子直、煤壁直)两平,石强干的特别仔细,“我自己去买了工程线,从机头拉到机尾,一架一架跟着线调,这样出来一定是直线”。

白天实操,晚上在宿舍捧着质量标准化的书研究怎么达标。“做什么事都得做出点名堂来”石强心里暗暗下决心。

很快,石强调支架的技术在矿里乃至公司都是一把好手,短短几年时间,他从班长一路成长为副队长、队长。

以这股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石强干出了行业的标准。每年来综采一队学习交流的行业同仁一批接一批。有的采煤队长还时常私下和石强请教技术问题。

23年间,石强见证了采掘高度从2米7到从乡亲们眼中的“掏碳工”成为连续4年获得公司级的劳动模范,成为新时代煤炭工人的典范。就在今年五一,石强被授予内蒙古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脚部
X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