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返回主页

“90后”李信 年轻人“干”就是了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 2021-08-13

坐在记者面前的李信,第一眼看过去像个在校大学生,英气、帅气,甚至带着点稚气和腼腆,让人一时难以把他和“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三岔站区工务车间副主任”对应起来。

“这是我们神朔铁路分公司最年轻的科级干部,92年的,小伙子非常出色,我给我们支部的年轻人讲实干奋斗,经常拿他当例子。我认识他,他可能不认识我。”坐在他旁边等人的三岔站区贺职站支部书记韩东升笑着给记者介绍道。

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90后的奋斗故事铺展开来。

也曾迷茫失落

2013年1月18日,农历腊月初七,天特冷,下着雪,从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李信,背着行李,从老家江苏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兴奋地来到横跨晋陕北部的神朔铁路魏家洼线路工区报到,开启心心念念的职业生涯。

刚走出象牙塔的李信,心目中铁路工作者的样子,应该是一身笔挺的路服,威严的路徽帽,神气地站在高高的站台上。但现实的情景让李信傻了眼。置身于三面环山的荒凉工区,面对着茫茫白雪和呼啸的北风,看着头戴“雷锋帽”、手拿叉子、肩扛撬棍的朴实工友,李信一路上的浪漫主义想象瞬间破灭了。

李信的家乡在青山绿水的江苏沛县,从没想过会在如此荒凉的山沟里工作。加之南北方有气候差异,水土不服,每天上吐下泻,李信离开家的第一个春节过得特别委屈。

带着巨大的心理落差,李信感觉每天的工作就是拿着一米多长的扳手拧螺丝,这些年的学白上了。身边工友看他晃晃荡荡的、干啥都不上心,私下议论“‘90后’不行,吃不了苦、担不了事儿”。李信又有点儿不服,每天堵着气,别别扭扭的。老班长马乾禄刺激他:“你有什么不服的,想被人看得起,先拿出点本事让大家看看!”

这句话激起了李信身上那股倔强不服输的劲儿,“与其抱怨,不如好好干出个样子。既然咱当了工人,就要当最好的工人!”

谁说“90后”不能吃苦

在线路工区工作期间,李信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跟着师傅和同事一起起道、改道、捣固、整理道床、换钢轨、砍树除草,在短时间内熟练地学会了使用叉子、扒镐、撬棍等“冷兵器”,以及螺丝机、捣固机等“热兵器”,很快从学生娃变成了合格的线路工。

用了心思后,李信才发现原来自己最难以接受的枯燥的拧螺丝,也是很有技术含量的,不同位置的螺丝扭力都有严格要求。干线路工期间,李信拧过的螺丝有十多万颗,每颗他都用心动脑,使其达到最佳扭力。

“每天拧螺丝给我带来了至少两个好处,一是练出了六块腹肌,二是增强了毅力。看我晒得黝黑,身体也结实了,爸爸妈妈说我长大了。”李信说。

干了一年多线路工后,李信转到王家寨桥隧工区,干起了又脏又苦又累的桥隧工,每天爬堑坡、下河堤、攀桥墩,钻涵洞。管内的数十座隧道、近百座桥、四百余座涵洞,每一座李信都认真检查过,一个头发丝那样细的缝隙也逃不过他的眼睛。除了检查,还有保养,支座涂油、涵洞清淤、隧道打冰抽水、电焊吊围栏、油漆罩面等等,每样都学着做,这使李信很快成为一个集电焊工、钢筋工、油漆工、泥瓦工于一身的能人巧匠。

会做的越多,李信的自豪感也越多。每次巡线遇到有列车驶来,李信都会站在路旁向列车行注目礼。荒山野岭没有观众,但对李信来说,立岗迎车是一种仪式,看着一趟趟列车从自己巡检过的桥梁涵洞上安全驶过那一刻,他骄傲。

机会总会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90后”有“90后”的特点,李信眼里容不下“问题”。当工区班长期间,他带头对170余公里线路上的桥、隧、涵设备进行了统计,建立了图片台账,多年来设备台账资料不足、查阅不便的问题被他“销号”了。

2014年,李信参加神朔铁路公司职工技能大赛桥隧工步行板钢筋网制作项目,在钢筋网绑扎过程中,发现钢筋网尺寸特别不容易把控。比赛结束后,他一连几个月反复试验、一遍遍模拟,最终制作出一个易操作、易上手、尺寸要求精度能控制在±1mm范围内的“钢筋龙骨绑扎架”辅助工具,获得了集团公司“第二届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那年,他22岁,参加工作第2年。

2017年,集团公司举办职工技能大赛,李信带队参加桥隧工项目,个人获第一名,被授予“神华技术能手”称号。所带团队中另有两人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源于李信赛前与团队成员一起,历时四个月,认真研究评分办法、优化作业流程,潜心对工机具进行了8项改革创新,并应用到比赛中。

2018年,李信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那年,他26岁。

“能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业务强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李信最可贵的是全面发展,也善于抓住机会,这是他的特质。”韩东升说。不只是演讲,单位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安康杯知识竞赛、技术比武、青春建功宣讲等,李信都积极参加,也让更多领导和同事记住了这个优秀的年轻人。入党、提职、评先进,大家都不约而同投给这个“90后”。

2019年,27岁的李信任桥隧车间副主任,成为神朔铁路分公司最年轻的科级干部。

另一种儿女情长

李信说,他的生命中有两条线。包神铁路集团铁路的872公里是事业线,他愿终生用脚步和责任去丈量。回家的1300多公里是亲情线,家里的父母妻女永远是他温暖的后方、甜蜜的牵挂。

工作性质的原因,李信回家的次数很少,不太忙的时候两个月回一次,忙的时候不知要几个月才能回家,聚少离多,只能用视频解相思。视频中,女儿在一天天长大,会走路了、会叫爸爸了、上幼儿园了,每次视频都问爸爸啥时候回家。每次关掉视频李信都会自己发一会儿呆,觉得愧对家人,尤其是妻子,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妻子一个人在操持。

“虽然也有小嗔怪,但妻子很支持我,我每次心疼她辛苦的时候,她都说不怪我,谁让自己当初答应嫁给一个不回家的人呢。她越这么说我越觉得对不起她。”李信说。

“单位很多人都‘认识’李信的妻子,‘争做大国顶梁柱’工匠宣讲活动时,李信和他妻子视频连线对话,特别朴实感人,好多人都看哭了。”韩东升抢着说。

李信谦和地笑着说:“我不会演讲,也没经过专业训练,但领导让我参加我就没推辞。我觉得年轻人不该说不,‘干’就是了,不会的可以学,行不行得努力试过了才知道。”

李信的演讲,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也没有华丽的技巧,但有朴素的真情,尤其妻子的视频对话,代表了很多铁路工人家属的心声,引起了听众共鸣和共情,打动了全场。演讲从班组到车间,到工务段,最后讲到了包神铁路集团的大舞台,赢得一路喝彩。

“公司为我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平台,领导和同事给了我充分的信任,我一定撸起袖子加油干,用更好的表现证明他们的眼光没错。家人给了我充分的理解和默默支持,我将用深爱回报,证明他们的付出都值得。”李信说这句话时,语气柔和,眼神坚定。

版权所有: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Firefox、Chrome、IE(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