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老人家们一定要我们把感谢带给大家,感谢你们给他们送去的温暖和关爱!”
12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五虎山街道复兴社区的工作人员将一面印有“爱心送温暖,携手共建情”的锦旗送到了乌海能源乌达煤炭加工公司,向该公司志愿者无私帮助社区群众表示感激。
图为社区工作人员为志愿者送来锦旗
这面锦旗背后的故事,要从乌海能源乌达煤炭加工公司的一次社区网格员沟通说起。
10月初的一天,乌达煤炭加工公司党政办工作人员在与乌达区复兴社区网格员沟通中发现,该社区内部分高龄老人面临或行动不便、或子女因工作原因长期在外、生活起居无法完全自理的困境。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工作人员重阳节前夕与社区取得联系,详细了解实际情况后,组织志愿者精心准备了慰问品,走访慰问了社区内确实存在各种困难的高龄老人家庭,将温暖和关爱送到老人身边。
图为志愿者亲切地和老人拉家常
每到一家,志愿者们都详细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陪老人聊天,帮老人做些简单家务,叮嘱老人保重身体、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贴心的话语、温暖的关怀和牛奶、鸡蛋等老人们切实需要的慰问品,不仅为老人们送去了物质上的帮助,也传递了精神上的温暖和力量。
图为志愿者到社区老人家中进行慰问
乌达煤炭加工公司的志愿者只是乌海能源志愿服务队伍的一分子,入户慰问也只是乌海能源广大志愿者多年来践行雷锋精神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每年高考的前两天,乌海能源物资供应中心火工品储运部主管董健都会把自己的爱车里里外外清洗地干干净净,贴上“爱心送考车”的标识,放上几瓶矿泉水。然后根据提前预约好的考生信息,熟悉送考路线,并和考生家长沟通确定科学合理的出发时间,避免过早影响考生休息、过晚造成考生心理焦虑。从细微处为又一年的爱心送考做好充足准备。
图为志愿者在爱心送考
高考当天,接上考生后,健谈的董健会先和考生确认一下各种考试必备文具和身份证之类的物品是否带齐,沿路还会和考生聊一些轻松的话题,讲一些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帮助考生放宽心态、轻松上阵。
这样的爱心送考路,董健一走就是14年。
和董健一样,多年来始终坚守在志愿服务道路上的还有乌海能源物资供应中心职工仝雪婷。11年前,由于一位好朋友生病急需输血,仝雪婷毫不犹豫地献血,挽回了朋友的生命。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仝雪婷认识到了鲜血对于挽救生命的重要意义。从此,她每年都会参加两次无偿献血。
为保证献血质量合格,仝雪婷还主动了解献血知识。每次献血前的一周时间里,调节好睡眠,不吃油腻食物,不喝酒。仝雪婷不仅自己献血,还积极科普献血知识,发动身边的亲人同事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来,用点滴热血去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让大家明白,献血不仅可以帮助他人,而且对身体有益,自己和家人还可以免费使用所献同等血量的血液。
11年来,仝雪婷已经义务献血22次,累计献血6400毫升。
图为志愿者正在义务献血
一次次的爱心奉献,一次次的挺膺担当,乌海能源的志愿者们在社区群众心中书写着大写的“国能乌海能源”。大家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用志愿的光照亮前行的路,用点滴关爱、温暖与付出,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