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随着最后一个草方格稳稳扎根沙漠,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一条长达153公里、宽约10至38公里的固沙锁边带全面完成,宁夏境内腾格里沙漠锁边工程圆满收官。而这道“绿色长城”的背后,是70余年来几代沙漠“锁边师”的坚守与付出。其中,龙源电力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建设者们用双手和智慧,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让8万亩沙漠变“绿洲”,造就了腾格里沙漠锁边工程中最闪亮的一环。
图为项目团队在腾格里沙漠踏勘
“三年前的冬天,我们来到这里。”龙源电力宁夏公司的刘德龙站在8万亩光伏蓝海边,微湿的眼眶里满是感慨。“那时,眼前只有茫茫无际的沙丘。呼啸的北风裹挟着沙粒,扎得人脸生疼,我们只能艰难地背风前行。沙漠流沙移动极快,白天刚修好的路,一夜之间就被流沙吞噬一半。要在这种环境下锁住流沙,还要把阳光转化为绿电,说实话,当时我们心里都没底。”
新一代“锁边师”并非仅凭血肉之躯与风沙对抗,科技与智慧是他们手中的制胜法宝。为了让沙漠不再肆意流动,他们驾驶推土机在万亩沙漠中削峰填壑,将起伏的沙丘变为平整的沙地。光伏板的铺设更是凝聚着无数心血。测量员们每日身负沉重设备,在流沙中艰难跋涉,精准定位每一处桩点。每一块光伏板的位置与角度,都经过精密测算,既要以最高效率捕获阳光,又要兼顾防风固沙的效能。“记得有一次,我们出去打点,沙尘暴突然席卷而来,我们紧抱仪器蹲伏在地。风沙过后,大家都成了‘沙人’,但我们顾不上清理身上的沙子,继续测量。”刘德龙说。
经过反复试验,建设者们探索出注水引孔、侧引孔等工艺,让超百万根桩基如“钢筋铁骨”般扎入沙漠深处,撑起这片壮观的光伏“蓝海”。它们宛如纪律严明的士兵,默默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将阳光转化为电流,另一方面以庞大的身躯阻挡风沙,护绿增绿。
桩基础施工完成后的沙漠
如果说光伏矩阵是锁边工程的“钢骨”,那么草方格就是深入沙土的“经脉”,是生命扎根的“温床”。建设者们俯下身子,在沙地上扎下一个个草方格。他们还专门请来老治沙专家唐希明,耐心地指导年轻工人:“要保持1米见方,踩实压紧,草头不能露得太多,也不能埋得太深,恰到好处才能锁住流沙。”随着汗水一次次浸湿衣背,手指被草茎磨破,超8万亩的草方格顽强地在黄沙中铺展开来。沙蒿、沙米等130余吨草籽,柠条、沙柳等450万株灌木像“血肉”一样在草方格中生根发芽——防风固沙体系就此成型。
随着工程的稳步推进,锁边面积不断扩大,点点新绿在黄沙的映衬下顽强生长。刘德龙曾惊喜地发现,最初种下的柠条已抽出嫩绿新枝,沙蒿也悄悄舒展叶片,在草方格的庇护下,绽放出微小却倔强的生机。“从来没想过,我会为这些‘杂草’这么兴奋!”刘德龙笑着说。渐渐地,沙漠绿了,鹅喉羚、赤狐、赤麻鸭等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开始出现在光伏板下的绿荫里,构成了一幅崭新的生命图景。基地周边牧民的驼群,也循着绿意而来,在昔日的荒沙上找到了丰美的牧场。牧民王帅抚摸着低头吃草的骆驼,难掩激动:“真没想到这边草长得这么好!我家骆驼最近总往这边跑,我跟过来才发现,这么一大片沙漠竟被你们改造成了绿洲!”
图为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中卫光伏一期项目
今日长缨在手,定能缚住“沙”龙。新一代沙漠“锁边师”用汗水与智慧,在风沙线上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屏障——不仅锁住了流沙,更“锁住”了阳光,“锁住”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此刻,他们的脚步并未停歇,正向着沙漠更深处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