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夏至如约而至。
随着主变“嗡嗡”声响起,国神府谷公司三道沟煤矿工业场地35千伏变电站2号主变成功送电运行,标志着该站迈进智能变电站及智能电网建设的新时期。
本次大型改造工作从5月23日起至6月21日正式结束,历时30天,共更换了35千伏高压开关柜11台,10千伏高压开关柜31台、控制柜8台,执行操作票107张共计1284步,50余名工作人员投入改造……
该站始建于2006年,担负府谷公司矿井地面及井下供电任务。由于运行已久,设备老化,各种故障频发,日常运维工作压力巨大。加之智能矿山建设稳步推进,生产力大幅提升,现有的设备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智慧升级”迫在眉睫。
“他好像‘住’在了变电站”
“雪刚,下班了,还不走?”
“还没完事,你们先撤......”
从施工的第一天开始,负责监护此次施工的机电队技术员吴雪刚给自己上满了“发条”,大家都说,他好像住到了变电站。从前期的现场勘察、方案构思,到缺陷消除、设备调试,再到最后的完工整理、工作总结,他一直都在。
图为吴雪刚在查看变压器运行状况
6月3日18:35,随着夕阳西下,10千伏配电室开关柜的拆除工作进入尾声,已经在现场盯了一天的吴雪刚还在做最后的检查,安全标识牌无遗漏、箱门均关闭、无遗留接地点......事无巨细、脚底生风,他就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
20:30,“雪刚,接到通知培训楼可以停电了,请联系调度,按章操作。”接到指令后,刚吃过晚饭来不及休息的他,迅速起身前往变电站。
“不要赶,一定要符合标准,一定要万无一失”,22:45,改造工程现场,带着“小红帽”的吴雪刚穿梭于施工人员之中不断提醒着,本着“安全第一、标准作业”的工作要求,他一刻也不敢放松。
23:02,当日工作临近收尾,送电在即,“您好,35千伏变电站10千伏一段施工结束,可以恢复送电……”随着现场检修工作结束,吴雪刚向调度汇报道,在值班人员的配合之下,23点32分,10千伏一段送电成功。
“现场检查设备均已送电,无异常。”对讲机里传来铿锵有力的反馈,他这才稍稍放松下来。
次日00:30,夜色更浓,吴雪刚走出变电站的大门,夏夜的晚风徐徐吹来,带着些许凉意,吹散了他浑身的疲惫。
谈到此次配电柜更换,吴雪刚憨憨一笑,“在集控室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停送电操作,手车、地刀电动化,还能在线监测、事件告警,设备智能化运行终于不是一句空话了。”
“我不热,是他们比较热”
6月9日,在变电站施工现场,近40℃高温下,该公司机电队副队长刘帅向即将进行吊装作业的司机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这几天的起重吊装,他一直“钉”在现场。
图为刘帅(右)在现场指挥作业
“吊装作业前,要设立吊装作业区域并拉上警戒线,安排专人监护并严格遵守起吊作业十不吊要求。”刘帅一脸严肃地强调,“吊装作业时间久、频次多,加上这高温天气,确保安全才是重中之重。”
作为此次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人员,刘帅每天需要面对大量的施工问题和复杂的协调工作。他忙碌地穿梭于办公室、配电室、外场地、集控室……来回跑了无数遍现场的他,就连吃饭的时候嘴里一边咀嚼还一边嘟囔着刚刚讨论的方案,为跟进督促设备更换、安装、调试和验收,手里的电话更是一个接一个忙不停。
“注意吊装高度......”
“注意视线影响......”
“慢点,慢点,不着急......”
正午时分,阳光正烈,刘帅和施工负责人疏散周围施工人员,站在烈日下守护吊装工作,他的脸晒得通红,无声的汗水滴落到地上瞬间蒸发殆尽。尽管吊装司机经验丰富、技艺娴熟,尽管已经做好一切可能的应对方案,刘帅的心还是一直悬着,直到新的开关柜稳稳吊至指定位置,他的心才落回到肚子里。
“我不热,是他们比较热。相比施工工人,我们这点辛苦不算什么。”刘帅擦了擦满脸的汗水说道,汗水顺着安全帽淌下,他的工作服从浅蓝变成深蓝,结了一条条白色的盐霜。
“为电力供应注入‘智慧’活力”
6月11日清晨,太阳才刚刚冒出山头,施工现场早已热火朝天,10千伏二段的线路更换和开关柜安装工作顺利完成,接下来要恢复供电。
上午,该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在站长张建军的监护下进行10千伏二段线路的送电工作。然而送电后不久,供电电源3号进线却弹出报警窗口,显示保护装置通讯中断。
图为张建军在检查排除设备故障
“检查通讯系统。”张建军没有丝毫慌乱,立刻组织对3号进线通讯系统进行排查,发现因二段开关柜的拆除,造成3号进线保护装置通讯中断。查明原因后,张建军立即安排人员重新敷设通讯线,大家又继续紧锣密鼓地忙碌起来。
晚上十点,看着已经正常的控制界面,张建军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可以恢复送电了。”
“正确,可以执行!”
随着一声声响亮的回应,一步步操作指令严谨执行,一整天的高强度工作让张建军唱票复诵的声音有些哑。执行结束后,脱下安全帽,他的头发早已经被汗水打湿黏在头上。
在所有人团结一心的共同努力下,该公司35千伏变电站开关柜更换任务提前高质量完成。这座坚守了19年的变电站,一直稳扛公司电力输送的关键任务,在此刻终于实现华丽转身,为电力供应注入“智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