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下成长 < 返回主页

凤凰鸣矣 于彼朝阳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 2021-12-13

来到辽宁省朝阳市,走进延绵不绝的马山深处,漫步花丛绿茵下的小道,虽然已不见那雄伟的厂房和烟塔,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无不写满了创业者的青春与回忆。这里,曾安装、运行着国产第一台和第三台20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这里,是新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大容量火电机组的摇篮;这里为共和国电力电力行业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20万机组安全管理、检修运行探索出了整套宝贵经验……这里,就是我国电力行业闻名遐迩的朝阳发电厂。

老机组关停前的朝阳电厂全景

时空跨越、斗转星移。虽然陪伴了朝阳人四十余年的水塔已轰然倒下,但在马山之巅眺望原野,两座现代化环保热电机组又在朝阳大地上巍然屹立。

朝阳电厂全景

经历了一次次的波折与磨砺,创下了无尽的辉煌与传奇,历久弥新的朝阳厂又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姿态,在新时代的激流下昂首阔步、砥砺前行。那支永争一流的电力铁军,那种艰苦拼搏的马山精神,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发璀璨、风采照人。

凤之鸣兮,于彼高岗

1967年3月15日,隆隆的开山炮打破了马山千年的沉寂,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汇聚于此,开始了朝阳发电厂的建设。

来自五湖四海的电力人参加朝阳发电厂的建设

四十余年手把红旗,三代人薪火相传,这让里的土地上浸透着共产党人的心血与汗水,写满了电力儿女的付出与拼搏。

特定的历史条件,特殊的使命,让朝阳厂自诞生起就有着与众不同的传奇色彩。该厂安装的是共国产第一台20万千瓦大机组,在设备制造、电厂设计、土建施工、机组安装上都是第一次。建设时由于战备需要,厂址选在了距朝阳市北二十多公里荒山秃岭的马山沟。这里人迹罕至、交通不便、地形复杂,给电厂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朝阳电厂建厂初期全貌

经过建设者们艰苦卓绝的付出与奋斗,1972年,我国第一台20万千万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并网发电,填补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大容量火电机组的空白,成为新中国电力工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75年5月,朝阳厂二号机组——国产第三台同类机组并网发电。至此,全厂装机总量达到40万千瓦,担负起朝阳和两锦地区用电负荷,成为当时东北电网的骨干企业。

朝阳厂两台机组,是我国在大型火电机组的上首次尝试,存在着许多先天缺陷,导致机组投产后起停频繁、事故频繁,长期不能稳定运行。1号机组投产运行后的10年里,共发生临检132次,停用17605小时,被员工戏称为“礼拜机组”。电厂地处山区,当年无水无树、满目荒凉,生活物资供应困难,员工们上下班爬山越岭,工作生活异常艰辛。为克服困难,朝阳厂员工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誓不罢休的韧劲全力攻克难关,扎实设备治理,使设备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改善。1986年,引进当时西德和瑞士先进设备,对燃烧和控热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两台“礼拜”机组实现了从全烧油到煤油混烧、全烧煤的改变;1991年,开始长达两年的“安全文明生产创水平达标”,不断向设备泄露发起冲锋,令企业面貌焕然一新。1993年,朝阳厂被能源部首批命名“双达标”企业,1994年,两台机组终于实现稳定运行。在“出门一身土、遍地是石头”的山沟里,朝电人安家立业、植树绿化,经过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使昔日的荒山野岭变成叶绿果香的“花园式工厂”。从建厂到两台机组关停,全厂累计发电773.66亿千瓦时,实现利润14.6亿元,为辽西乃至东北地区经济民生作出重要贡献。

1986年该厂员工和外国专家共同进行设备改造

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为发电。电力人无私奉献的拼搏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朝阳厂的发展历程。建厂初期水泥供水管路经常断裂,有一次恰逢三九天,要在北风吼叫的天气下挖开一米多深的冻层,分场主任刘怀岭带领大家用镐挖、用钢钎打,整天不离现场,好不容易找来点白酒,也要让给员工们喝了暖身子。1975年,年仅20岁的樊俊海带着一腔革命热情,走上了朝阳厂汽机运行岗位。那时候,电厂停机频繁、故障多,员工们工作强度很大。当年厂里遭遇电缆着火,他自愿加入突击队,在现场没日没夜地抢修半个月,经常累到拽着电缆就睡着了。

1993年全厂干部员工齐心协力开展双达标

1970年,原本在抚顺电厂工作的殷井齐接到支援朝阳厂建设的通知,二话不说拎起铺盖就赶到马山。来到朝阳厂头几年,他既要忙工作,还要外出培训,总是半年顾不上回家,爱人既要上班,还要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却没向他说过一句抱怨话。如今他已八旬有余,虽然已退休多年,但经常还会重游老厂。老人对党和祖国的爱有多么清澈,不妨从他两个女儿的名字上感受,一个叫敬党、一个叫爱国。

2010年,朝阳发电厂四座冷却塔定点爆破,主要厂房设施也逐步拆除。虽然在地表留下的印记已不见踪影,但员工们亲手栽种的苍苍草木却留在了这里,与朝电人的青春和精神一起,永远地镌刻在马山之上。

朝阳电厂爆破拆除四座冷却水塔

凤之涅槃,于彼朝阳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入实施,朝阳发电厂曾经辉煌的两台机组因能耗高、设备陈旧,已经跟不上低碳经济的需要。此时,全厂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主动关停了两台仍在创利的20万机组,通过“上大压小”的方式,建设两台大容量、高参数、超临界的环保热电机,开启企业绿色低碳、和谐发展的新时代。

凤凰重生,要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这义无反顾、不畏痛苦、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涅槃之路,正是对朝阳电厂曲折发展历程最为形象的描述。从项目审批到土地征迁,从动工建设到调试验收,新厂的建设绝非一日之功,但5000余名朝电员工家属的工作和生活却一天不能耽搁。2010年,在国电电力的协调下,全厂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人员优势,积极开拓外部检修市场,成立100多人组成的东胜项目部,承接了国电东胜热电公司的检修维护工作,再为企业开源创效的同时,也锻炼了员工检修30万热电机组能力。在两台老机组关停后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朝阳厂有600余位员工先后远赴各地,在内蒙、陕西、黑龙江等7个项目部承担火电或风电机组设备运行、检修和维护。

检修员工在东胜公司参加机组小修

作为土生土长的朝阳人,刑宇在少年时就了解朝阳电厂的光辉历程。2009年,他从华北电力大学毕业后,荣幸的成为朝阳电厂的一员。两台老机组关停后,刑宇选择了与企业共命运,先后在山西、内蒙等地从事维护、运行工作。2012年4月,刑宇一行12人来到内蒙太仆寺旗卧牛山风电场,负责该场运维工作。这里夏天酷热、冬天严寒,离最近的乡镇也有四十多分钟的车程。员工们住在墙体破裂的临时板房,下雨天漏雨,日夜蚊虫叮咬。而且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信号,大伙只能互相诉说对家人们的牵挂。刑宇那时刚刚结婚生子,家里的事全扔给妻子,工资也不高,亲戚朋友们对此很不理解,但他却从未后悔动摇。在各地从事运维工作,让他锻炼出一身精湛的技能。朝阳厂新机组投产后,他很快成为技术骨干,如今已是最年轻的值长。

朝电人的汗水,不仅流在了四面八方的运维现场,更是挥洒在新厂建设的每个角落。朝阳热电项目征地开始后,时任工程计划部副主任芮丰秋每天都盯守在征迁现场,随时协调解决用地问题,一步步地走完上千亩地的建设现场,没几天就被晒成了“黑包公”,被同事们笑称“热电第一黑”。一位患中风的老人经常到现场阻止施工,芮丰秋主动担责,每天都去陪老人唠嗑,和她耐心讲解热电厂建设的好处和难处,每次都要亲手搀扶老人回家,最终用真诚打动了老人;2009年,李振洋因工作需要由燃料部调入工程建设部,负责铁路专用线工程。作为一个铁路建设的“门外汉”,他恶补铁路和工程建设专业知识,白天工作晚上苦读,因长期作息不正常得了糖尿病。铁路专用线穿过半个城区,经过三个平交道口和二十余个企业、村庄。他既要与政府、铁路部门协调,还要处理施工中的征迁、阻工问题,每天都要没遍数的往现场跑。从路基填筑到线路铺设,大到桥梁施工小到钢筋绑扎,每个环节都要认真检查,叫停整改不下百余次,确保了工程质量。经过半年多协调拉锯,他自主设计的三处铁路、道路平交方案得到政府、铁路部门的一致认可,不但保证了施工进度,还节省了500万元的投资,最终实现配套铁路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新厂建设中工人在高空焊接

在朝阳热电项目建设中,全体参建人员团结一心、矢志攻坚,克服设计变更多、施工人员不足、煤电产能政策影响等不利因素,经过800多个日夜的不懈奋斗,圆满完成两台机组建设任务。2017年11月28日,朝阳市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朝阳电厂新建1号机组168小时大负荷试运完成,集控室显示污染物排放数据低于天然气发电机组,达到“近零排放”标准,投运后连续安全稳定运行,历经坎坷的朝阳电厂,终于以实干和奋斗成就了新时代的浴火重生。新厂投产后,可取代各种型号小锅炉近200台,为300多万朝阳人民清洁供暖,对三燕古都朝阳市改善市区环境质量、打造旅游城市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打造现代化高效机组的同时,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朝阳厂在企业管理上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分步骤、有计划的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公布岗位序列、工资分配有关制度,通过选聘、竞聘、双向选择、合理组合等办法实现全员重新上岗,按照工效挂钩的薪酬管理制度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实现业务市场运作、岗位动态管理、薪酬绩效联动,成本有效控制,逐步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企业管理制度,为打造国内一流热电企业夯实管理之基。

朝阳热电公司员工开展技术比武提素质

“如今虽然退休了,但是我的两个子女还在新厂工作,听他们讲起厂里这几年的发展,我感到由衷的欣慰”,殷井齐老人的一番话,道出了三代朝电人质朴的情怀。风雨沧桑四十载,朝阳电力人风华犹在、初心未泯,依然恪守着电力报国的誓言。

版权所有: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Firefox、Chrome、IE(IE9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