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翻开中国地图,在绵延近2万公里的海岸线中段,著名的舟山群岛海域,63台风机矗立海面迎风长舞。这是荣获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国内首个建设在强台风海域,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舟山海上风电公司普陀风电场。
坐船穿行于这片风场,感受着人与自然和谐的工业之美,回忆起那段“筚路蓝缕、驾海驭风”的岁月,一个个高光精彩的时刻又涌入脑海:2009年签署合作开发协议;2013年取得核准;2017年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全容量投产。一支崛起于海上风电前沿的铁军,在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激励下,怀揣梦想,磨剑十年,建功筑梦,打造出一座优质经典的海上风电项目,谱写出一首奋斗新时代的嘹亮劲歌。
铸团队
今年是普陀6号项目全容量生产运行的开局之年,年初的突发疫情是对这支年轻团队的一次重要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舟山海上风电党委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从统一全员思想,到精心安排防控,再到全力保障生产,最后精准落实复工,实现“零感染,全复工”目标,并在今年1月创投产以来单月发电量和风机可利用率“双新高”。
“度电必争,高质量运行”的理念也深入风电场运行团队的骨髓——创新“大孤岛”式检修节省停机时间50%;优化风机内变流器运行方式,实现风机在功率模块故障时仍能继续发电,有效降低非计划停机的电量损耗……今年以来,该项目组一次次优化着普陀6号海上风电场的基因,一次次创造着风机可利用率的新高。
成绩的取得,与该项目组人才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密不可分。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的团队,有一半以上都是90后。
六横岛四面环海,渡轮是唯一进出岛的交通工具。每年3-5月份,岛上多雾,遇到封航是常有的事情。海岛气候潮湿、交通不便,成为困扰年轻员工的一大难题,有些刚分配来的大学生,不久就辞职走了。
“留住人才是关键!”在这里,工作满3年的员工都可以竞聘主管或值长,通过考试,结合前三年考评成绩,总分满足要求就能聘任。如果没有足够岗位也不用担心,他们不但享受与新岗位几乎相同的待遇,还具备应聘上一级岗位的资格。制度上的保障,让年轻人看到了希望,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这片海。
此外,工程建设开展以来,该项目组先后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党员攻关小组、青年突击队,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劳动竞赛,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参建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1台风机拼装时间由7天缩短到5天、一台风机的海上安装时间从20小时缩短到6小时、沉桩效率比开工初期提高100%……一个个工程奇迹在这片东海上绚烂绽放。
为了承载更优秀的“基因”,该项目今年修订了40余项责任到人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更严苛的“两票三制”和“人身安全风险分析预控”执行力度,以及常态化的应急事故演练,不断刷新着风电场安全“零事故”的记录。
绘蓝图
9月5日,普陀6号海上风电项目高标准完成国优专家组现场复查的迎检工作,获得小组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11月1日,项目团队高质量完成国优现场答辩,获得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提名国家优质工程金奖。12月1日,通过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会长办公会表决,正式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成为国家能源集团首个获得国优金奖的新能源项目,这是国内工程项目的最高荣誉。
回首来时路,在2009年初,一群踌躇满志的开拓者带着梦想,放弃稳定的工作环境,聚集到偏远的舟山六横岛,开启逐梦蓝海、投身普陀6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的创业征程。
恰逢当时国内的海上风电建设还基本处于零起步,建设经验缺乏,且施工装备也不是很专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这所有的困难和问题都被这群开拓者化作前行的动力,自己买书、买图纸研究,看各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可以说是拿着放大镜找破解之法。“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开拓者们总是坚定地说。
那段日子,他们马不停蹄地跑政府部门,了解海洋规划;勘察海域选址风场,与政府部门洽谈框架协议;建测风塔,测量风资源数据,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估……这一跑就是4年。
一张时间表见证了这4年的艰辛历程:2009年选址六横海域风电场,与普陀区政府签订框架协议,取得风电场海域开发权;2010年建测风塔,测量风资源数据,编制十余项可研报告;2012年12月,该项目取得国家能源局“路条”,成功撬开浙江海上风电市场的大门;2013年底,项目获得省发改委的核准,舟山海上风电成为浙江海上风电建设的领跑者。
“没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没有坚守初心使命的责任和担当,工作根本做不好。”一名开拓者回顾项目前期工作时感慨地说。
2014年至2016年是舟山海上风电的战前练兵时期,进行风机试桩、开展优化设计、请权威专家现场指导等,一系列的磨刀擦枪不断将战斗力提高到巅峰。
2016年底,该项目顺利通过集团公司投资决策和开工决策,肩负着时代使命和重托,开拓者们干事创业的信心更加坚定:“要干就要瞄准世界一流目标,干出一个国优金奖工程!”
闯新路
2017年3月29日,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当开拓者化身建设者在喇叭中喊出嘹亮的开工口令,当巨大铁锤把第一根桩打入海底,普陀6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正式拉开大幕,一场战天斗海波澜壮阔的建设大战全面打响。
瀚海建风场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厚淤泥、大涌浪、强台风、过往船只多、航线密、潮流乱、施工点分散、施工窗口期少”这“八大难”所带来的挑战无处不在。
舟山群岛海域,海底地质属于糊状淤泥和类淤泥地质,仅淤泥层的厚度,就有10多层楼高,要在这里打桩,好比在豆腐上插筷子,而且当海浪席卷而来,除了冲击桩基,还会对承台底部产生近2000吨的浮托力,很有可能将风机连根拔起。虽然,当时风电技术已经迅速发展,各种风机基础形式被设计应用,但在所有现有方案中,满足普陀6号项目要求的却没有。
对此,建设者们不断自我加压,综合这片海域2年的监测数据,创造性地提出了“高桩高承台改进基础”方案,在原来多桩高承台基础上,充分考虑历史最大波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将承台基础平面从原来10.5米抬高到12.5米。这一举措造就了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史上最高的承台,填补了国内深厚淤泥海域开发海上风电的空白,直接降低工程造价近2亿元。
不仅如此,建设者们还在开工建设前优化了设计院提出的传统“矩阵”风机布置方案,通过南北两排布置,缩小风机间距,拉开行距,将尾流影响系数降至6.3%,较国内平均尾流影响系数低3%,刷新了当时国内海上风电风机尾流影响最小的纪录,这意味着该风电场每年可多发2250万度电。
“梦想是奋斗出来的。”这话不仅是舟山海上风电建设者们的口头禅,更是他们干事创业的座右铭。
201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普陀6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呈现快马加鞭的景象,翻看当时的工程进度表,记录着项目这一年的建设速度:8月31日,首根220千伏海缆敷设启动;10月27日,220千伏海上升压站一次吊装成功;11月1日,首台风机吊装完成;11月30日,陆上计量站“倒送电”一次成功;12月14日,首串6台风机并网投运,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并网”目标。
高效的建设速度,当然离不开聪明的建设者们对工艺工法的创新。这一时期,建设者之间的各项竞赛比武蓬勃兴起。
其中,“长波静对静施工辅助平台”工法,通过在风机承台边搭设辅助平台,将海上施工转变为“陆上”施工,大幅增加海上可作业天数;“负重拖航式海上风机整体吊装”工法,极大降低海上风机安装难度;“海上升压站百分百抗台型大孤岛”技术,有效保障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风电场的安全性;“三级施工进度”计划表,实现9个工作面同步开工,400多艘船和700多号人同台施工的场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随着一项项优化的施工工法应用于实践,一个个海上风电建设难题被攻克。据统计,项目有70余项工程方案得到优化,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专利16项、省部级QC成果奖8项、工法1项。
2018年11月4日,普陀6号海上风电项目最后一根桩沉桩完成,508根“定海神针”悉数打入海底。2019年4月12日,全部风机顺利并网投运,4月19日,首次全部满负荷发电,各项参数远优于设计要求。至此,经过25个月的艰苦努力,建设大战奏响胜利凯歌。
抗风浪
2018年7月20日,东海面乌云遮天,台风“安比”裹挟强风暴雨,直奔浙江,所经海域掀起狂风巨浪。台风过后,正在建设中的海上风场设备、设施安然无恙。
就在此前半个月,海上风电的建设者利用两个台风间隙仅4天的窗口期,成就了2台风机吊装完成和海上升压站至44号风机首根行间海缆敷设完成的奇迹。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建设者们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奋战在施工现场,对于创造这样的奇迹也早已习以为常。
2019年8月10日凌晨,真正的大考来临。
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浙江省温岭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这不仅是2019年以来登陆中国最强台风,也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浙江第三强的台风,受其影响,浙江沿海掀起狂风暴雨。
在台风过境期间,所有风机安全稳定发电,接受住了主体完工验收后的第一次大考验。
“利奇马”刚走,“米娜”又至。随后,第18号台风“米娜”于10月1日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登陆,正面“袭击”普陀6号海上风电场,风场海域最高瞬时风速达到了44.6米/秒,浪高一度达到了10余米。
这是工程建成后,第一次经历台风中心穿越风电场。过程中风电场设备正常运行,并抢发电量850多万千瓦时,取得国庆抗台保电战斗的完美胜利。
“普陀6号海上风电经受住了考验,面对最强台风中心穿越的洗礼,工程固若金汤,设备平稳运行,台风影响降低到了最低程度。”一位前期工作者回忆时感慨。
如今,普陀6号海上风电项目组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是国内工程项目的最高荣誉。同时,截至11月30日,普陀6号风电场已安全运行1082天,累计发电14.1亿度,安全形势和经营管理持续向好发展。“梦已圆,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如此有意义。”舟山海上风电的建设者们心潮澎湃地说道。
“筚路蓝缕再出发,驾海驭风立新功。”未来,这群舟山海上风电人必将带着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豪迈情怀,在新的起点上再接再厉,不负使命,向着在辽阔东海上建设起一座百万千瓦级世界一流海上风电基地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